
詳情
去冬今春,晉中市靈石縣用于林業建設的投入達2.9億元,完成新造林10.85萬畝,林木覆蓋率新增6.1個百分點。從2007年以來,該縣累計用于生態建設的投資達7.46億元,林木覆蓋率由2006年的35.62%提高到目前的54.1%,年均增長4.5個百分點以上,創造了煤炭大縣生態建設的山西速度。然而,隨著對靈石的深入采訪,記者發現在引人注目的數字和速度背后,還有著更多的精彩和內涵。
咬定生態優先 困境中實現大突破
作為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長期大量開采造成了靈石縣境內土地塌陷、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支撐靈石發展的環境承載力逐年減弱,縣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個嚴肅而又緊迫的課題面前,靈石縣的決策者們從大生態、大文明的角度審視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牢固樹立了科學發展環境先行、保護生態植綠先行的發展理念,生態環境建設被提到了和安全生產同樣重要的地位,這在靈石歷史上是第一次,而這樣的發展理念也決定了靈石縣在實施生態治理過程中,許多重點領域治理工程在全省開了先河、產生了重大影響。
針對空前泛濫的私挖濫采,靈石縣果斷實施了“鐵錘行動”,對全縣境內的非法礦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打擊。同時,對私挖濫采區進行了大面積的整體整治和綠化,為取締區貼上了永久的 “綠色封條”。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治理25條私采取締溝,高標準完成新造林兩萬畝,極大地改善了靈石的生態環境。
同時,靈石縣大力實施通道綠化工程,全縣境內的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等處都建設高標準綠化林帶,堅持路修到哪里綠色就延伸到哪里。直至目前,全縣共建成綠色通道210.7公里,形成了連接城鄉的生態屏障。
動員全民參與 生態建設高歌猛進
保利生態經濟示范園是保利集團能源公司碳匯造林基地一個標志工程,該工程規劃面積5萬畝。2009年以來,保利能源公司投資2900萬元,完成核心區治理總面積11370畝,綠化荒山10110畝,栽植各種苗木150萬株,新修園區道路6公里。保利能源公司碳匯造林基地是靈石縣實施“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的縮影。
基于財政資金的有限性,靈石縣在實施造林綠化過程中,按照 “全民總動員、全社會參與”和“誰破壞、誰治理,誰造林、誰擁有”的原則,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探索出了“一鄉一鎮治理一區一域,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的生態建設新機制,積極倡導正確的生態倫理道德觀。同時,通過積極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力動員全縣上下義務造林綠化等行動,調動了全社會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大大拓寬了林業建設的投入渠道,建設質量和成效也有很大的提高。
綜合治理生態 社會經濟生態三豐收
始建于2004年的靜升鎮萬畝核桃示范園,經過六年的持續建設和精心管護,目前已達到10400畝,初步建成了集中連片的萬畝核桃精品示范園區,該示范園是靈石干果經濟建設的一個縮影。為實現大地增綠和農民增收有機結合,靈石縣大力發展干果經濟林,到2009年底,全縣發展核桃經濟林18.8萬畝,產量達350萬公斤。到2012年,預計全縣核桃基地將達23萬畝,可實現全縣農民人均增收4500元。
針對特殊的地形,靈石縣的生態治理堅持山、溝、坡、路、村綜合治理,確立了“山上建體系,丘陵建基地,城市建園林,通道出景觀”的造林綠化模式,構成了荒山林成片、通道林成帶、村莊美如畫、丘陵果飄香的
新景觀,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贏”?! 木G色廠礦、綠色通道、綠色屏障、綠色基地到綠色城鄉,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綠色盛裝、一處處荒溝貼上了綠色封條,一條條綠色景觀大道向前延伸,一個個廠礦企業被裝點成美麗花園……生態興縣戰略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靈石成功走出了一條由生態失衡到生態平衡、從煤炭富縣到生態興縣、從單一綠化到綜合治理、從粗放經營到精品實施的科學發展、綠色發展之路。
咬定生態優先 困境中實現大突破
作為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長期大量開采造成了靈石縣境內土地塌陷、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支撐靈石發展的環境承載力逐年減弱,縣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個嚴肅而又緊迫的課題面前,靈石縣的決策者們從大生態、大文明的角度審視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牢固樹立了科學發展環境先行、保護生態植綠先行的發展理念,生態環境建設被提到了和安全生產同樣重要的地位,這在靈石歷史上是第一次,而這樣的發展理念也決定了靈石縣在實施生態治理過程中,許多重點領域治理工程在全省開了先河、產生了重大影響。
針對空前泛濫的私挖濫采,靈石縣果斷實施了“鐵錘行動”,對全縣境內的非法礦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打擊。同時,對私挖濫采區進行了大面積的整體整治和綠化,為取締區貼上了永久的 “綠色封條”。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治理25條私采取締溝,高標準完成新造林兩萬畝,極大地改善了靈石的生態環境。
同時,靈石縣大力實施通道綠化工程,全縣境內的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等處都建設高標準綠化林帶,堅持路修到哪里綠色就延伸到哪里。直至目前,全縣共建成綠色通道210.7公里,形成了連接城鄉的生態屏障。
動員全民參與 生態建設高歌猛進
保利生態經濟示范園是保利集團能源公司碳匯造林基地一個標志工程,該工程規劃面積5萬畝。2009年以來,保利能源公司投資2900萬元,完成核心區治理總面積11370畝,綠化荒山10110畝,栽植各種苗木150萬株,新修園區道路6公里。保利能源公司碳匯造林基地是靈石縣實施“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的縮影。
基于財政資金的有限性,靈石縣在實施造林綠化過程中,按照 “全民總動員、全社會參與”和“誰破壞、誰治理,誰造林、誰擁有”的原則,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探索出了“一鄉一鎮治理一區一域,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的生態建設新機制,積極倡導正確的生態倫理道德觀。同時,通過積極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力動員全縣上下義務造林綠化等行動,調動了全社會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大大拓寬了林業建設的投入渠道,建設質量和成效也有很大的提高。
綜合治理生態 社會經濟生態三豐收
始建于2004年的靜升鎮萬畝核桃示范園,經過六年的持續建設和精心管護,目前已達到10400畝,初步建成了集中連片的萬畝核桃精品示范園區,該示范園是靈石干果經濟建設的一個縮影。為實現大地增綠和農民增收有機結合,靈石縣大力發展干果經濟林,到2009年底,全縣發展核桃經濟林18.8萬畝,產量達350萬公斤。到2012年,預計全縣核桃基地將達23萬畝,可實現全縣農民人均增收4500元。
針對特殊的地形,靈石縣的生態治理堅持山、溝、坡、路、村綜合治理,確立了“山上建體系,丘陵建基地,城市建園林,通道出景觀”的造林綠化模式,構成了荒山林成片、通道林成帶、村莊美如畫、丘陵果飄香的
新景觀,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贏”?! 木G色廠礦、綠色通道、綠色屏障、綠色基地到綠色城鄉,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綠色盛裝、一處處荒溝貼上了綠色封條,一條條綠色景觀大道向前延伸,一個個廠礦企業被裝點成美麗花園……生態興縣戰略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靈石成功走出了一條由生態失衡到生態平衡、從煤炭富縣到生態興縣、從單一綠化到綜合治理、從粗放經營到精品實施的科學發展、綠色發展之路。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袁純清:讓群眾富裕起來 讓地方和諧起來
上一個:
袁純清:讓群眾富裕起來 讓地方和諧起來